2005/11/01 | 叶笛飞声
类别(心海拾贝) | 评论(0) | 阅读(41) | 发表于 23:09
答应吹木叶给昙听,只是一直没有机会。公司组织爬山,正好了结我的心愿。

临出发前,给昙发去信息,问她空不,说我马上要去爬山,想吹木叶给她听。

昙大约在忙,过了好一会儿才回我信息。笑道:“哥哥好兴致,大概几点呢?”

告诉昙,我尚在山脚,要她一个小时后,空了再和我联系。我先到山上把木叶摘了,什么时候吹,以她的时间为准。

要爬的这座山乃小高山,坐落在城边,海拔1260米,与远处的雷公山、香炉山遥遥相对,是一个绝好的体能锻炼场所。每到周末,只要天不下雨,爬小高山的市民总是络绎不绝。

8年前,还在教育部门工作时,曾陪同省教育厅的陈老和地区教育局的卢老爬过小高山。当时,还即兴写了首诗。

今年初夏,也爬过小高山,还给语吹了会木叶。

这次爬山,是公司组织的一场体能竞赛。

我起步较晚,先是给昙发信息,后是不断的电话安排次日会务。还没到山脚,就被别人甩在百米开外。到了山上,却惦记着去找可吹奏的木叶,没有专心爬山,更被远远的抛到了后面。

记得前次爬山时,山腰的路边有一棵香樟,当时就在那摘了木叶吹给语听的。于是,决定还去那摘木叶,不再一路浪费时间。

摘了木叶,才一心一意的往前赶。毕竟拉下的距离太远,要赶不上别人谈何容易?尽管途中也超过了一些体力稍差的同事,却再难赶到前头。

爬山与人生旅途何其相似,起步早,步步顺,起步晚,再怎么费力也赶不上走在前面的人。

大约是我追的急了些,体能与少年时代相比,也下降了许多。山路剩得四分之一的距离时,感觉甚是吃力。每举一步,大腿都酸得发疼,嘴里大口大口喘着粗气,浑身被汗水淋得透湿。想当年爬峨眉山、樊净山时,边爬山边吹木叶,是何等的轻松潇洒。如今,感觉真的是青春不再。

累时,也想停下来歇歇。正欲懈怠时,不由想起了昙。昙的身体状况那么差,每天仍在孜孜不倦地工作。爬山便是累点,咬咬牙便可上去,有什么理由停下来歇息呢?人在困苦或危难的时候,除了体能外,更重要的是靠一种精神、靠一口气在支撑着。于是,我默默告诫自己,不到山顶,绝不停下来歇息。

昙仿佛在天的那边看着我一般,刚到山顶,电话便打了过来。昙说:“哥哥,我现在没事了,可以听你吹木叶了。”

当时,同事们正在照相。我告诉昙,待我先合过影,喘口气,再给她挂过去。

山顶上的风很大,爬山时的汗还在湿着,被风一吹,凉意袭人。披上外衣,照过相,来不及看四周的风景,便忙着去试木叶的弹性。一声清脆的叶笛在山巅响起,传出很远很远。

山顶立得有两栋小砖房,房子旁边各有一座高高的铁架,房内是许多电视差转设备。城里的电视,就是从这两个差转台转过去的。房子里看不见工作人员,就有一保安带着两条狗在守着。我的木叶吹响时,那两条狗惊得汪汪乱叫。

同事们在山上,不过呆了十来分钟,便一窝蜂走了。我在一块凸起的大石上坐着,拨通了昙的电话。

先给昙吹了曲苗族飞歌,再给昙吹了曲侗族的抒情歌。都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歌曲,昙觉得格外动听。

苗族飞歌,激越高昂,抒情豪放,其神其韵,别具一番风味。以苗族飞歌主旋律为基调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《苗岭的早晨》,描绘了一幅苗岭山寨的美丽图景,成为少数民族音乐的稀世珍宝,在乐坛上经久不衰。

给昙吹奏的侗族抒情歌曲,是家乡流传下来的一支古老的侗族情歌。歌中有情有景,表达的是一个侗族青年对爱情的执着追求。这首歌是少年时代父母传授给我的,印象特别深,尽管歌曲很长,我至今仍然能完整地吟唱。

因没有自己的文字,侗族歌曲基本上靠老一辈人口传心授,能流传下来的已经很少。或许是我的父母与别的人家不同,不仅教我唱茶歌、酒歌,还教我唱情歌。以至在同龄人中,村里会唱这首传统情歌的,除了我,再没有别人。再过几十年,我还真担心这首传统情歌,会在我口中成为绝响。

或许我的家乡正处在南部侗族和北部侗族的结合部,因此,家乡的侗歌,便兼有南侗和北侗歌曲的神韵。我给昙吹奏的这首歌曲,时而高吭激越,时而含蓄徐缓,优美抒情,行如流云,节奏自由,缓急有序,其韵味不在苗族飞歌之下。

或许是久未吹奏木叶,业艺已见荒疏;或许是爬山太累,精神尚未恢复。总之,在吹奏时,感觉自己中气不足。才吹到四分之一光景,就吹已不下去。即便是这样,听着我这婉转悠扬、如诉如歌的叶笛,昙的眼睛也湿了。

0

评论Comments